藉此上課機緣,我第一次踏入了大龍峒保安宮,從來只在書冊上看到的名詞,往往與潘麗水等民藝師相連的印象,沒想到與捷運圓山站那麼接近,跟北美館相望,咫尺距的兩番天地。
保安宮小小的,比我去慣的中南部廟宇都小,但無處不是精華,無處不令人驚豔,在台灣道教的廟宇中,保安宮的富麗卻很素樸,那深赭色的院牆凝住歷史,寬窄合宜的格局恰恰塑造了保生大帝莊嚴而親民的神性,它不霸氣,沒有規模宏大的正院和正門,第一進無法盡收眼底,得拐個彎才能面見第二進的神農大帝,以醫療為專職的神祇讓整座宮堂氣氛祥和溫婉,善男信女來求的不是功利,而是祈願家人安泰、福壽益年、那最純淨的倫理之情。
也許來的不是廟會喧鬧時吧,台灣民間信仰總該有歡騰濃烈的一面,一邊耳聽廟前廣場舞台的歌仔戲唱腔,一邊聆聽講師解說,可不覺得是干擾呢……從小愛看戲,從小就在大祭小祀裡度過,所有的一切都帶有往昔的熟悉。台灣到處都是廟,相比之下保安宮恬靜多了,UNESCO的加持讓它多了一層文化的可觀性,這是外國人對它好奇的理由,而保安宮精緻古樸的風情遠比其他廟宇更能符合外國人士的期待,如此也當是我們能夠並應該掌握的文化觀光資產。
轉移至四方工法,備受矚目的潘麗水大師七幅壁畫精采絕倫,不同於一般表情生硬的教條壁畫,那構圖動勢和深具含意的象徵物飾,畫面配置的機巧豐富,每一幅都可以訴說成一大長篇的故事,尤其七連幅是位在顯眼的正殿外壁上,由正門卻無法得見,得左探右探才知端倪,這種低調的華麗更與保安宮的調性相得益彰,我們一夥人在宮院裡轉,除了正面外的每一個角度都能看見大師畫作,很喜歡正殿開闊的迴廊設計,適合坐在石階上伴隨青苔享受暖暖的斜陽。